时间:2023-01-09 19:48:09 | 浏览:1410
1951年夏,毛泽东同李敏在香山看照片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出生在1936年底,当时她的名字并不叫李敏,而是取了一个小名叫作“娇娇”,毛泽东则更喜欢叫她“娇娃”。娇娇在三岁时便离开了父亲,前往了苏联。直到1949年5月,毛泽东才将女儿接到自己的身边,那时的娇娇已经十二岁了,可是毛泽东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称呼女儿为“娇娃”,大家也叫她为“娇娇”。那么毛泽东是什么时候给娇娇改的名字呢,为何又要姓“李”呢?
1949年7月,跟父亲在香山居住了两个月的娇娇,跟随着毛泽东离开了香山的双清别墅,搬到了中南海,住进了丰泽园。
丰泽园是一座幽静、典雅的院落,属于非常标准的正方形四合院。南北、东西走向的两条小路交叉在院子中间,使院子里的草坪呈现出一个田字。院子里有几个百年老松,毛泽东在闲暇的时候,总喜欢搬一根躺椅坐在老松下看书。
毛泽东所居住的地方属于丰泽园的北房,而娇娇的房间则在丰泽园的南房,与其说这里是娇娇的房间,还不如说是孩子们的集体宿舍,因为除了她之外,毛泽东的其他孩子以及工作人员的孩子们都住在这里。
娇娇的小学时光几乎都是在苏联度过的,因此她的中文并不是很好,对于她来说,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汉字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学习汉字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将自己的名字写好。就在娇娇要上中学的前一天,毛泽东突然把娇娇叫到他的跟前,认真地说道:“我的娇娃要上中学了,成为大孩子了。成为大孩子就得有个大名,爸爸给娇娃起个名字吧!”
“我有名字呀!我不是叫毛娇娇吗?”娇娇不解地问。
“那是你的小名,该给你起个大名了。我想好啰,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字敏。”
听到这个名字,年幼的娇娇立刻着急了,她疑惑地问道:“爸爸,我干嘛要姓李呀?两个哥哥都姓毛,我也要姓毛!”
毛泽东看着女儿这样焦急的神情,笑给孩子讲起了一段往事。原来,这里“李”姓也是颇有来历的。
在1947年3月的时候,胡宗南调集二十万大军进攻延安,毛泽东为了保存解放军的实力,决定放弃延安,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将敌人诱入不熟悉的区域,再利用运动战歼灭之。
在撤离延安时,为了保密,很多中央领导都取了化名,毛泽东也取了很多化名,而他最喜欢的名字就是“李得胜”,因此就将这个“李”姓送给了他的两个女儿。而她们的名字“李敏”、“李讷”则取自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也包含了毛泽东对自己女儿的谆谆教导。
1951年8月9日,毛泽东同李敏、李讷、毛远新在香山
有了如此有典故的名字,李敏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自然是更加投入与认真了。可是,毕竟她还是个孩子,而且又在苏联生活了太长的时间,学习中文依然非常困难,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大量的古文加入到课程中,她的困难就更大了。
逐渐地,李敏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有了很大的抵触心理。
有一次,毛泽东帮助李敏学习语文,见到她的中文依然很落后,不假思索地说道:“你的中文这么差呀……”
还没等父亲往下说,李敏立刻打断了他:“那怨谁?谁叫您把我送去苏联的……”
李敏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不少委屈,话也就没有接着往下讲。
毛泽东的话没有讲完,李敏的话也没有讲完,父女俩就这样沉默着。九年前将孩子送出国的回忆又一次涌上心头,毛泽东明白孩子的不容易,李敏也自然懂得父亲的无奈。于是父女二人,相视一笑,此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此事之后,毛泽东依然非常关心女儿的学习,但是他更加讲究疏通与循序渐进。李敏在古文学习上有困难,他就让女儿慢慢学,先从四大名著看起,看到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换一本。
于是,李敏听从父亲的建议先看了《三国演义》,当读到不顺畅时,就换到《红楼梦》;当又读不下去时,就去看《西游记》,然后再换到《水浒传》。就这样,李敏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在古文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毛泽东除了关心李敏的学习,他对女儿的生活同样是无微不至的。
李敏刚回国时,虽然已经十二岁了,但是个头却还跟八九岁的孩子差不多,特别的瘦小。毛泽东心疼地说:“娇娃是吃面包吃得不长个了。改吃中国饭。中国饭好吃,养人,能促进发育长大个!”
因为李敏在前往苏联后不久就赶上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在德国鬼子的封锁下,苏联的食物供给也不是很充足。在长期的饥饿下,导致了李敏营养不良、体质弱、饭量小,正常人的食量,她只能吃三分之一,因此别人总是开玩笑地说她是像吃“猫食”。
每当周六李敏从学校回来与父亲一起吃饭时,毛泽东总是叫她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她不光饭量小,而且吃得速度也非常慢。经常是别人都吃完饭走了,她还没有吃一半。这时,毛泽东都会耐心地陪伴在李敏身边,抚摸着女儿的背对她说:“娇娃莫急。慢慢吃,细嚼慢咽好。”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简单、纯粹的父亲,他也像千千万万的普通父亲一样疼爱自己的女儿、关心自己的女儿,也注重女儿的教育。
毛泽东将自己在革命时期使用的姓氏送给女儿,就是为了女儿能够继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带着先辈的期许与信念,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使命传承下去,直到真正实现的那一天。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美满的童年,不用再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要在国外艰难地讨生活,能吃得起真正的中国饭!
1951年6月5日,毛泽东同李敏在中南海划船
参考资料: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
今睿出处: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全唐诗“今睿”选自唐诗,这首诗是魏徵赞扬唐太宗所作,意思是说:唐太宗睿智而又智慧,具有深远的谋略,和超越古今的独到政治智慧。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锦杨出处: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全唐诗“锦杨”选自唐诗,这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向我们勾勒出禅师山池秀美的景象,展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文”在此句中指的是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引申为知识渊博、文武全才。“望”本义是向高处、远处看,引申为希望的意思,寓意宝宝志向高远,有远大抱负。“长”指长久,引申为深远。“长”指长久,引申为深远。“长”指长久,引申为深远。
除此以外,古人取名还有其他的避讳,比如要避开皇帝的名字,要避开父母或者祖上的名字,还有避开古代圣贤的名字,至于起名时具体选用哪个字,其实都藏在诗书礼易等各种古籍经典当中,但前提是取名的这个人要有足够的文化修养作为基础,当然现代人取名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多的讲究,无论取什么样的名字,都包含着父母对儿女最朴素、最真挚的祝愿,只要是父母用爱、用心给儿女取的名,都是好名字!
江南易林觉得家长朋友们可以给宝宝取一个有风度、有涵养的名字,彰显出宝宝的君子风范,《孟子》就是取名的一个很不错的出处。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富安出处: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第13章 尽心上-孟子“富安”选自《孟子- 第13章 尽心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居住在这个国家,国家的君主任用他,那么这个国家就能安定富裕,尊贵显荣。
知扉出处:为学心难满,知君更掩扉-送欧阳衮归闽中-全唐诗“知扉”选自唐诗,这句诗传达出了诗人求学若渴的心情,对待学问要学会不知足,这样方能获得进步。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家岚出处: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商山麻涧-全唐诗“家岚”选自唐诗,这句诗的意思是:云气山岚升起四野弥漫,柔柳垂荫下有十余人家。
晴微出处: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全唐诗“晴微”选自唐诗,微雨逐渐收敛,湖面的天空逐渐放晴。照墨出处:月光久逾明,照得笔墨白-秋中寄崔道士-全唐诗“照墨”选自唐诗,这句诗的意思是:月光随着时间的长久越发明亮,在月光的照耀下,纸上的墨色竟然有些泛白。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泽中出处:(风泽中孚)巽上兑下-中孚卦-周易“泽中”选自第61卦中孚卦,此卦的意思是:豚鱼献祭,虽物薄但心诚,吉利。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成章出处: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坤卦-周易“成章”选自坤卦第三爻,此爻辞的意思是:有才能却不外露,或许跟随君王参与政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局。
江南易林整理了200个精选诗词歌赋中的宝宝名字,读来清霏有味、回味悠长,推荐给家长朋友们。“羽”本义指鸟类的羽毛,引申为羽翼丰满,志向高远。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羽霄出处:拂汉星旗转,分霄日羽明-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全唐诗“羽”指鸟的羽毛、翅膀,引申为鸟类,寓意宝宝志向高远,能够乘着风飞翔云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江南易林从《菜根谭》中精心整理了240个宝宝名字,个个富有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对宝宝人生很有帮助,家长朋友不妨阅读下文,获得取名灵感。“嘉苗”也就是好苗子,有成人成才的寓意,父母给宝宝取名“嘉一”便是希望宝宝能够见贤思齐、积极上进,向优秀的人学习,长大以后能够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
“凡”凡是,表示无一例外的,引申为要旨、要略。“孝”本义指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引申为遵守孝道。“君”是才德俱佳之人,“远”指路途的遥远,引申为意义的深远。“君”是才德俱佳之人,“远”指路途的遥远,引申为意义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