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20:16:39 | 浏览:53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所以有“唐朝是李家的天下”这样的说法,因此唐朝还有个别称叫“李唐王朝”。
那么有人就有疑问了,既然皇帝都姓李,为什么不叫“李朝”,而叫“唐朝”呢?这还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明明自己姓李,却偏偏要叫“唐朝”,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唐朝
有一种说法,说这个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李虎是西魏时期很有名的一个将领,是当时的“八柱国”之一,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柱国大将军”。
北周建立以后,李虎又被追封为唐国公,这个封号是世袭的,所以到了李渊这里,也同样获得了唐国公这样一个爵位。
在古时候,祖上传下来的这种封号,被当成是可以荫庇子孙、福泽后代的一种荣耀,所以李渊在称帝的时候,就选择以祖上的荣耀“唐国公”的这个“唐”作为自己的国号。
唐朝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唐”是远古时代“陶唐氏”部落的简称,我们所熟知的尧帝就是这个部落的首领,所以又叫“唐尧”。
尧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官职叫做“大理”,出任这个职位的人,就以官职为姓,也就是姓“理”,后来流传下去就变成了姓“李”。
因为“李”跟“唐”有这样一层关系,身为李氏家族的李渊,为了让自己的王朝显得更为正统,于是将国号定为“唐”,当然这种说法似乎还是比较牵强,可信度不是很高。
唐朝
那为什么李渊非得用“唐”,难道就不能用自己的姓把国号定为“李”吗?其实呀,中国历朝历代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古代的国号名称有用地名的,比如秦朝,“秦”就是三秦大地的这个秦。也有在古籍当中选一个字的,比如元朝,元朝的这个元字,就是取自易经当中的“大哉乾元”,但是,从来没有哪个朝代是以开国皇帝的姓氏作为国号的。
那说到这儿有人就会反驳,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不就是以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姓氏为国号的吗?
唐朝
实际上,陈霸先以前是梁朝的大将,在这期间他被封为陈王,所以陈朝也是以他的受封的爵位为国号,只不过恰巧陈霸先也是姓陈罢了,而且像陈朝这样的小朝代在历史上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也没有什么影响力。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开国皇帝都选择不用自己的姓作为国号呢?《史记》曾给出过答案: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意思也很明白,同姓的人很多,如果国号用自己的姓,就会造成重复,所以开国之君就会选择一些可以标榜自己道德追求的字眼来命名国号。
唐朝
比如说在周王朝的时候,大家都姓“姬”,鲁国卫国都姓姬,大家不可能都叫姬国,所以就要另外选一个字来作为国号,以示区别,从此以后,不用自己的姓作为国号就形成了一种传统。
同时,开国皇帝不用自己的姓作为国号,也是为了避免管理秩序的混乱,比如说李渊如果定为“李朝”,那么天下姓李的人就都会说,国家就是姓李,我们老李家就得比别人不一样,这样就不好管理。
所以李渊说我们国家姓唐,但是皇帝姓李,普通姓李的老百姓不是皇族,没有特权,大家就都没有话说了。
总之呢,历朝历代的国号来由,都会有他的出处和考究,但从来没有以开国皇帝的姓氏作为依据的案例,李渊的唐朝也同样如此。
河北省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的清东陵区,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150多人,是清代三个帝陵区中最大的一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最为成功的实验区。传统的风水理论认为,“所
清东陵和清西陵是清代入关后的两座大量的皇陵。其实最开始清代的皇帝们本打算效仿明十三陵大家都埋在一起,清东陵自清孝陵始(顺治帝福临)在某一次打猎活动中偶然发现此地“王气葱郁”所以就定下在此地营建大清朝的皇陵,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设计建造。于是清
清朝灭亡后不久,清西陵就遭到了疯狂的盗掘。其实,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和光绪逃亡西安,当时盘踞在东陵一带的土匪就以为大清灭亡了,于是他们就壮着胆子将东陵内苏麻喇姑的墓给盗了。这也是东陵的第一次被盗,只不过损失不大,各帝陵安然无恙。从
说起清代的皇陵,大家都知道有清东陵和清西陵,但其实清代有三个大陵:清东陵、清西陵和关外陵,关外陵主要埋葬的是顺治之前的皇帝,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他们的祖先;而清东、西陵主要埋葬的是顺治以来的清朝皇帝,当然啦,除了末代皇帝溥仪,总共是九位。
历史人物安顺 众所周知,安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每年都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 而安顺除了自然风光,也拥有着悠远的历史人文,在历史上,我们安顺曾经有过多位知名的历史人物前来驻足到访,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遗迹和不少文物珍宝,今天小编就
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
湖北省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与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陕西等6省市接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地级荆门市代管的县级钟祥市,其建县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初,至今已有220
河南,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
关于邓州,之前小南跟大家聊过,这里曾是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五代时期的"宣化军节度",地位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可谓是盛极一时。不仅如此,在北魏至金时期,北魏孝武帝、唐高祖、唐昭宗、宋钦宗、宋高宗、金哀宗六个帝王,都意欲迁都邓州。但
安徽宿州,砀山。这一个千年古城,处于安徽的最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砀山古称下邑,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砀山东周春秋时期,属宋国,宋国国都商丘,战国,改属齐国、后归属魏国,秦始皇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