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20:10:54 | 浏览:26
李姓渊源及“陇西”李氏考略
孟永林
摘 要:李姓渊源,众说纷纭。考察李姓渊源,其出有七。无论从得姓的来历或族群的世系看,都具有多元性、复合性与变异性特征。“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陇西李氏发展到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故有“言李者称陇西”之说。
关键词:李氏 渊源 陇西 郡望
李姓是中国大姓之一,起源较早,其渊源亦众说纷纭。在庞大的李氏宗族中,以陇西为郡望的一支人数最多,分布亦最广。自宋以后,即有“故言李者称陇西”之说。所以研究李姓的渊源和陇西李氏诸问题,对弘扬李氏文化很有必要。本文拟就李姓的渊源以及陇西李氏诸问题做点探究和介绍,资供同好参考。
一、李姓源流
在我国,姓的出现很早,氏比姓要晚出。姓是一种族号,而氏是姓的分支;姓代表母系血统,是不变的,氏代表氏族分支,是可变的。《通志·氏族略》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因此姓的功能主要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这是我国古代姓氏未合而为一前姓与氏最基本的特点。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亦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7.9%强,总人口大约在9500余万人,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1]李姓在唐代是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探其源流,越是这样的高门大姓,其源流越容易湮漫不清。自唐宋以来,诸说并立。宋代史学家郑樵在他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说:“李氏凉武昭王有国二十年,高祖有天下三百年,支庶既蕃,子孙必众。然谱牒之议纷纷,不知何始。”但如果细加梳理,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其一,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北史·序传》说:“李氏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唐宪宗元和年间,林宝撰《元和姓纂》,记载李姓之源起,即依《北史·序传》之说。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帝颛顼高阳氏后裔皋陶,其长子伯益“为舜主蓄,多,故赐姓嬴氏。”北宋《新唐书·宗室世系》又依据林宝的说法,并加以充实,又在全文之前,附加了“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一语。唐以后的姓氏学家,大多沿袭了《姓纂》和《新唐书》的说法,认为李姓源于嬴姓。
其二、以官为氏说。即李姓是“以官为氏”,最后是以氏称姓。《通志·氏族略》曰:“相,里氏,晷繇之后为理氏,商末理征孙仲师遭难,去王为里。”又载:“理氏,晷繇为尧理官,子孙遂为理氏。商末有理征改姓李。”《广韵》引《风俗通》曰:“理氏,皋陶为里,因以官为氏。”这些材料均反映出李姓的产生与传说中的皋陶有密切关系。“里氏”、“理氏”、“李氏”三者是相同的,原因是三者音同字通。段玉裁《说文解字·木部》曰:“古李、理同音通用,故行李与行理并见,大李与大理不分。”朱起凤《辞通》卷二十四云:“里字古通作理,亦与李通”;另外,从字义讲理(里)氏、李氏与古代刑狱有密切的关系。《吕氏春秋·孟秋》高诱注:“理,狱官也。”《管子·大匡》注:“李,狱官也。李、理同。”《史记·天官书》索引:“李即理,法官也。”由此得出:里、理、李同音通义,均与职官有关;理氏、李氏是以官为氏,后“理”(里)改为“李”。
其三、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孕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索引》云:“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
其四、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今人何光岳《东夷源流史》也讲到李氏以李树为图腾树,其文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2]
其五、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有考证[3],郭沫若、马叙伦等人同意此说。高亨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4]依他们的说法,老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
其六、源出姬姓说。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其七、源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
原来,李耳即楚语,即虎。《方言·八》云:“虎……江淮南楚间之李耳。”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陈为舜裔,姒姓,古亦有虎图腾崇拜。陈楚的虎图腾崇拜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不是一方单方面对另一方面的作用。
李耳像
李耳应是陈楚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徐难于在《南北李姓的异源与合流》一文中还认为,李氏政权中建立在南方的成汉政权,这一支李姓,同样源自氏族图腾徽号,获得李姓的原始意义,是虎图腾[5];又范三畏在《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李、理、老等同源姓氏,都应出之与驺虞虎图腾。”[6]“李”的图腾学本义,以及“理”的官职标志和老子的名、字、号等都与虎图腾有关,所以虎图腾才是李姓产生的真正根源,而其他一切旧说则都是流而非源。
以上诸说,从不同程度都触及到李姓初始起源的问题,孰是孰非,很难有一个定论。我们认为李姓渊源,无论从得姓的来历或族群的世系看,都具有多元性、复合性与变异性特征。原始李姓的来历,都源于自然崇拜和图腾感生,不论是作为植物图腾的“李”还是作为动物图腾的“虎”,皆同出一源。理、里改姓以及下面要提到的赐姓等等,则是李姓在发展过程中的复合和变异情况。我们把它归结到图腾说,也只是从姓氏的产生与“图腾感生”有关以及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阐释,和顾颉刚先生把“大禹”考证为“虫子”,闻一多先生考证夏商周三朝的祖姓分别是姒、子、姬一样并非毫无道理。提一看法,资供参考。
除此,李姓的产生、发展、壮大,成为望族大姓,和李姓的多元衍生以及众多支流的加入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改姓为李;其二、谕赐国姓。有些人把它们归结为李氏产生之源,似误。在李氏宗族繁衍的历史过程中,唐朝时期的附姓与改姓之风以及皇室的颁赐国姓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7]王世贞亦在《荣泉李公族谱序》中说:“李氏之先为黄帝理官,一曰:李官其后非李而人者,有指树、有赐国籍,系李而他姓者。”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这与李唐王朝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中央成为全国各民族的向往中心是绝对分不开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李氏宗族的包容量无法估计,它吸收了不同姓氏的生机和活力,使自己更加昌盛和繁荣。从此,李姓宗族支庶更为繁茂,迅速发展成为中华大地上的首姓。然而,在庞大的李氏宗族中,以陇西为郡望的一支最多,分布最广。自宋以后,即有“故言李者称陇西”之说。
二、“陇西”李氏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寻根问祖,大都可以上溯到陇西。《人民日报》1992年8月27日有《李氏根基在陇西》一文,其中说道:“经过有关专家多年考证和掌握的大量历史资料证实,李氏根就在陇西。目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在陇西修复李氏陇西堂,”文中又说道,台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书。
称:“凡吾国各地所有李姓无不冠‘陇西郡’三字,足证李氏家族肇始于陇西,殆无疑义”。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发源地之一。以下就陇西李氏的主要内容考略如下。
1、李氏郡望陇西
陇西,指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是一个古郡名,而非今之陇西县。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一,始置于战国时的秦国,辖陇山以西,今甘肃省境中部的大片秦国属地。唐时废置。唐朝时的“陇西”概念,当指今甘肃省的东南部以今陇西县为中心之地。或是出于某种忌讳,唐朝废掉了陇西郡,但唐朝建国后,李姓由贵姓升格为国姓,作为姓氏符号,李姓成为大唐王朝的象征,“陇西”二字已成为大唐家族的标识,永不磨灭。千百年后的李氏家族,也以此为标识。可谓源远流长,荣耀无比。所以李姓陇西郡望的形成在唐代是最关键、最重要时期。据史籍记载,虽然李氏的郡望有13个,其中以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时誉最显,但是以陇西郡望尤为显著。因为在陇西李氏这一名门贵族的世系中,不是世代将门,武功卓著,就是称雄西凉,拥立为王,乃至一统九州,建立了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李唐天下。因之,不论居住何处,天下李氏都把“陇西李氏”奉为望族,引以为荣。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陇西郡。有人把“望出陇西”和“陇西李氏”的陇西二字,误解为陇西郡治所在地,其实那时的郡与治所的范畴是各不相同的。也有的把它曲解为陇西古郡名与今县名相同的县份,也是欠妥的,因为这里的陇西是专指郡名而言的,更何况隋代以前尚未出现这样的县名。所以我们所说的“陇西李氏”的陇西,是指李氏的郡望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
2、李氏发展历程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载,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叫李崇,他是秦国西陲边郡最高的军政长官,后人尊为李氏陇西房的始祖。其实,李氏发展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奠基的:李崇次子瑶任南郡守,封狄道侯;孙信,为秦之大将军,封陇西侯。此三公均以武功封爵,并以陇西郡地为封号。他们是陇西郡的第一代李氏名人。
汉初,李信子超为汉之大将军,超之次子仲翔任征西将军,奉命讨叛羌于素昌(在狄道境),因众寡不敌,殁于阵,以功赐封太尉。其子伯考奔丧,葬仲翔于狄道之东川。今陇西李氏后人尊仲翔为狄道房的始祖,实际上他是第一个葬于狄道并安家于陇西郡的李氏名人。汉武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个大名人:飞将军李广和从弟李蔡。史载李广及李蔡均为陇西成纪人,是其先李信在秦时由故槐里徙成纪的。由于李广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英雄,再加上他的悲剧人生,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同情,也使李广的英名远播。李蔡是孝、景、武三代的武将,功成名就被封侯,而且一度官至丞相。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陇西李氏成纪的声望,使陇西李氏家族成为望族。到李广之孙李陵以战败被俘,降于匈奴而坐罪灭族,陇西李氏的郡望开始大大下降,司马迁曰:“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杰用为耻焉。”[8]所以有汉一代,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
李广之孙李陵
东晋十六国时,以狄道房和成纪房为主干的陇西李氏宗族又逐渐兴盛起来。其中最显赫的人物,首推西凉王李暠,他是陇西宗族中的第一个皇帝,他开创的西凉国,后为北凉所灭,其孙李宝、曾孙李冲入仕北魏得宠幸,官高位显,遂使陇西李氏名望日隆。到北周以后,没入匈奴的李陵后裔,也回归中原而兴旺发达起来,并将赐姓丙氏、拓跋氏恢复为李姓,如李贤等。
李唐王朝建立以后,为了提高皇族的权贵地位,唐太宗命修《氏族志》,就是要把国姓李置于诸士族姓之首。并编修《宗室世系表》将李氏列为历史渊源悠久的氏族,并把皇家的族源与当过西凉王的李暠连接起来,以表明李唐皇族是有皇族血缘的家族。唐人的《姓氏谱》中,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国姓李亦置于诸大姓之首,从而确立了陇西李氏在整个李氏宗族和全国姓氏中的特有地位。
3、李氏祖籍之论
关于陇西李氏祖籍之渊源,涉及到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一为陇西李氏祖籍何处的问题;其二为对陇西李氏影响巨大的李唐皇姓族源郡望的问题。
陇西李氏祖籍何处,通常的说法有三:一说陇西狄道,“陇西李氏源起临洮,根在临洮。”[9]“今临洮为陇西李氏的根与本,今天水、静宁、秦安(古成纪)、陇西则为陇西李氏的支与流。”[10]一说陇西成纪(秦安),比如杨天成在他的《试论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一文中就认为“从历史的客观实际来说,平心而论,陇西李氏的祖籍是在成纪而不在狄道。” [11]一说陇西,此说不但认为陇西李氏祖籍陇西郡,而且在今陇西。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所编《陇西李氏文化》一书的多数作者持此论。这三种说法,孰是孰非,不便妄加评论,我们只是认为,陇西李氏的族源祖籍和陇西郡有关。相对郡望而言,或许对研究和弘扬广义上的陇西李氏文化更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李唐皇姓族源问题,是唐史研究中分歧很大的一个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关注和争论的历史难题,普遍的看法亦主要有三:其一,李唐皇族源出于夷狄,以刘遂盼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主此观点;其二,出自陇西李氏望族,以朱希祖为代表的学者根据唐史中李唐皇族自称为西凉武昭王李暠后裔的材料,乃肯定李唐皇族出自陇西郡;其三,李唐先世出自赵郡李氏之“破落户”,陈寅恪先生通过大量研究,缜密考证,前后发表论文三篇得出此结论。[12]除此三说,刘光华先生在其《〈史记〉李姓的地理分布和唐宋李氏世系系统化的问题》一文中认为李唐陇西李氏“世系系统化的资料明显来自抄袭、篡改和编造。”(主要指《北史》、《新唐书》中有关李氏世系的资料)他认为陇西李氏的渊源和世系的系统化过程是“累层”地造成的,“所以,对陇西李氏世系的理解与研究,应从材料着手,但必须去伪存真。不能因为人家都说‘天下李氏出陇西’,而人云亦云地随声附和。”[13]我们认为李唐皇族和夷狄有关,或者出自赵郡李氏,都不无道理,但同时我们亦认为,李唐皇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难言之隐弃李氏赵郡郡望而改易李氏陇西郡望已成历史事实,是对李氏陇西地望的一次飞跃式大提升;同时,亦认为不管李唐世系的系统化是如何“累层”地造成,但以此不能否定李唐王朝对广大和弘扬陇西李氏文化所贡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总之,李唐建立以后,李姓成为皇姓,李氏的影响亦迅速扩大,随后李氏王朝又把显贵的皇姓大量分赐给有功之臣,而且此时亦有大量“攀龙附凤”者自愿改姓为国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则成了“故言李者称陇西”,陇西即李氏,李氏即陇西的混一统局势了。李唐王朝奉李姓为国姓,并追根溯源到陇西李氏,不但提高了李氏陇西郡望,而且在盛唐气象的全方位影响之下,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袁义达 张诚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版
[2]王剑 《李姓源起考索》 《寻根》2003.3
[3]唐兰 《老聃的姓名和时代》 《古史辨》第四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年版
[4]高亨先生在《老子正诂·前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中说:“老、子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老、李二字其声皆属来纽(即声母为L)其音同,故由老变为李。”
[5]徐难于 《南北李姓的异源与合流》 《寻根》1996.4
[6]范三畏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2004.5
[7]唐.温庭筠 清.曾益等笺 《温飞卿诗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8年版
[8]汉.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1978年版
[9]李希平 《陇西李氏》 《寻根》1996.4
[10]何钰 《也谈古代陇西与陇西李氏之祖籍》《社科纵横》1996.3
[11]杨天成.《试论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档案》1994.6
[12]吴宗国、李志生《唐代陇西李氏的初步研究》,载《陇西李氏文化》专辑,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编。内部使用本。
[13]雍际春主编.《陇右文化论丛》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2004年版。
作者简介:孟永林,甘肃秦安人,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献学及地域历史文化。
编辑:闫亮文
主编:伏晓黎
“李”不仅仅是水果中的谦谦君子,作为姓氏的时候,“李”可是一代国姓,据统计,李姓长期霸占全国姓氏人口的排名前三,说道“李”姓,我就一定要提到李姓始祖,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子),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老子”出
可能很多人以为李姓主要源自于唐朝,因为唐朝开国皇帝就姓李,其实不然,李姓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再说李姓之前,我们先来认识《百家姓》这本书。关于百家姓这本书我想作为中国人都知道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国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最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在台湾、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
李城 李雄 李折 李翔 李琢 李肇 李劲 李王 李生 李鉴 李万 李肖 李德 李国 李柏 李克 李守 李霜李戏 李介 李功 李价 李梁 李白 李拓 李兴 李究 李宏 李淳 李师 李诚 李洪 李过 李鸿 李刊 李捐李哉 李弓 李实 李虚 李散
今天,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2017李姓男孩满分名字大全,分享李姓男孩有气质的名字。李姓是我国的第一大姓氏,历史上关于李姓的帝王也多达60余人。李姓是我国的第一大姓氏,历史上关于李姓的帝王也多达60余人。那么在这个人口大姓中李姓男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关于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文:高天晨在中国的姓氏中,“李”是大姓,我们身边就会看到很多姓李的朋友。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李姓的来源和其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李姓的来源李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
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氏为“李”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四。据统计,全球姓李的人达到一亿以上,在世界范围内李姓家族也是最庞大的。若让所有姓李的人都站在一起,他们能够环绕地球一周半!李姓不仅是现如今的最大姓氏,在古代,李姓也是一个大姓。今天为大
李姓,是我国人口大姓,位居全国第二位,也是我国姓氏超过亿人的大姓。李姓的由来有几个,一个是源自嬴姓,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图腾崇拜;另外就是源自姬姓。李姓人口众多,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中都可以进入到前三位,那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姓李的人口超过1个亿,是全国前三大姓氏之一。李姓分布在全国各地,在我国西南和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下面依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数据,来看看到底有哪些“李姓”富豪登上榜单。维达集团创办人李朝旺排在富豪榜第11
#冬日生活打卡季#李姓,全国第一大姓,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李姓95,300,000人,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李姓从何而来?史料中记载很多,在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氏出自嬴姓。“皋陶,传说中东夷族首领,
李姓自得姓起距今已有数千载,文献中关于李姓族人记载浩如烟海,李姓作为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灿烂的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一朵奇葩,总结部分能代表李姓的名词,希望李姓族人,奋发图强,勇为人先,不辱家声不坠门楣!李利贞据记载,李姓的
赵钱孙李,百家姓第四位为李姓,十八子,木子李,今天一起了解李姓的起源历史。1、李姓的始祖为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皋陶,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颛顼帝高阳氏之后皋陶氏在尧、舜时任理官,子孙也几任理官,所以以理为姓。到了商纣王时期,理征因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李姓总人口大约在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一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的名义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
少年时在四川待过一段时间,落脚的那个村有十来个姓氏,别的姓氏都是常见姓,唯独有一个“混”姓十分特别,后来我打听了下,实际上“混”姓人本姓“孟”,为啥被叫成“混”姓当地人也说不清。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也读了一些书,渐渐明白了是咋回事。原来